生態村裡師生密切互動的學校 群山與農田環抱的校園,素樸的建築 傳遞書院精神的合院建築,師生密切互動的學習場域 生態村裡的學院,眾人承許校園與社區共享 正是日常老 […]
生態村裡師生密切互動的學校 群山與農田環抱的校園,素樸的建築 傳遞書院精神的合院建築,師生密切互動的學習場域 生態村裡的學院,眾人承許校園與社區共享 正是日常老 […]
植物具有固碳功能,利用光合作用把大氣中的二氧化碳轉化為養分,儲存在植物各部位,成為大自然中重要的存碳倉庫。除了一般熟知的森林樹木能固碳,其實竹子的固碳能力比木材 […]
蔡英文總統説,她曾參訪甘銘源建築師設計的「池上火車站」,空間的感覺真的很不一樣,和我們認知裡的車站很不同。 (影片由總統府提供:https://www.pres […]
“ 對。話 “ 建築本身就是一種互相的激盪,也是一種建築執念的完成,也非常生活化的處於環境。因此建築是一種不斷對話過程與價值的辯思,建築設計的成品(建築物)作為對話的基礎,建築師的執業過程與角色本身亦然。 因此”對”與”話”是作為一個成功建築專業者職業過程中一直面對的。
“ 對。話 “ 建築本身就是一種互相的激盪,也是一種建築執念的完成,也非常生活化的處於環境。因此建築是一種不斷對話過程與價值的辯思,建築設計的成品(建築物)作為對話的基礎,建築師的執業過程與角色本身亦然。 因此”對”與”話”是作為一個成功建築專業者職業過程中一直面對的。
過去,竹子在臺灣廣泛的被運用在生活日常;然而,隨著環境變遷,漸漸被石化工業加工用品取代,而竹子也漸漸被「束之高閣」,多被用於藝術品,與一般民眾不再那麼親近。 大 […]
在嘉義縣七月的烈日下,一群人在故宮南院用雙手創造出遮陽的長廊竹構與穹頂竹構。陽光穿透遮陽帆布上所切割的圖樣,映在戶外步道上的是一株臺灣百合與藍腹鷴交織而成的本土 […]
日期:2017年10月14日 時間:14:30–17:00 講師:甘銘源 講題:穿越時空的竹構築 講師簡介: 現任大藏聯合建築師事務所主持建築師,並 […]
大藏擁有多年鋼、木輕構造的設計經驗,近幾年更開始投入竹構設計的領域。本案座落在臺北市客家文化主題公園內,位於主要廣場通往後方公園綠地的通道上,輕易化身為都市廣場 […]
2013年雲林舉辦的農業博覽會,園區有一系列的竹構築作品,以竹子來建構常設設施,像是入口棚架 售票亭等,獲得2015年台灣建築獎首獎肯定,台北市客委會邀請作品 […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