過去,竹子被稱為「窮人的木頭」,因為物質匱乏,就地取材,將竹木視為寶物,絲絲寸寸都不浪費,竹子包辦生活中的大小事,竹子的盡頭,枯枝還可燒製成炭,纖維壓製成信仰紙(金紙),對人類真可謂「鞠躬盡瘁,死而後已」。那時候沒有「低碳」、「環保」、「循環經濟」這些新潮字眼,竹林生活就是一種日常。近半世紀以來,台灣竹產業西進中國,資金與技術外流,本地市場價格競爭力不足,從中國、越南等地反向進口的層積竹材、原竹,一年比一年多。
節錄及改編自:經典雜誌 第265期2020.08
過去,竹子被稱為「窮人的木頭」,因為物質匱乏,就地取材,將竹木視為寶物,絲絲寸寸都不浪費,竹子包辦生活中的大小事,竹子的盡頭,枯枝還可燒製成炭,纖維壓製成信仰紙(金紙),對人類真可謂「鞠躬盡瘁,死而後已」。那時候沒有「低碳」、「環保」、「循環經濟」這些新潮字眼,竹林生活就是一種日常。近半世紀以來,台灣竹產業西進中國,資金與技術外流,本地市場價格競爭力不足,從中國、越南等地反向進口的層積竹材、原竹,一年比一年多。
節錄及改編自:經典雜誌 第265期2020.0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