計畫緣起
北港市街發展很早,市區公園綠地零碎,北港城鎮之心的目標要縫合北港零碎的城鎮地貌,串連北港運動公園及透過充分綠化的北港溪堤防、高灘地,結合周邊景觀橋、歷史建築、文化地景,營造常民喜愛的生活場域。
北港運動公園於日據時期建立,後經建設成競賽型場地,包括紅土田徑場及戶外體健設施等。然田徑場先天條件規格不足,競賽型設施使用率不高;又運動公園為北港文教區內首要開放綠地,民眾平日來此休閒活動使用活絡,但田徑場開闊無遮蔭且活動單一,觀察民眾多在田徑場外圍有綠蔭的步道健走。也就是說,佔地不小的田徑場賽事使用率不高,又難以滿足居民平日運動休閒需求,本計畫將田徑場以兒童遊憩為主題、結合慢跑健走活動改造為全齡共融的休閒公園。
計畫目的
本計畫以北港居民生活圈改善為核心目標,透過綠地水文景觀提升,建構連貫動線、改善適居環境、強化戶外公共空間機能,以成就區域形象翻轉。
主要是提升運動公園多元使用及改善公園排水,配合北港溪堤岸綠化,營造居民良好的休閒運動場域。後續運動公園和北港溪河堤間還需要進一步串連,才得以翻轉運動公園、鏈結水岸遊憩帶。
設計構想
- 第一區:北港溪河濱公園建置
本計畫以北港居民生活圈改善為核心目標,透過綠地水文景觀提升,建構連貫動線、改善適居環境、強化戶外公共空間機能,以成 就區域形象翻轉。計畫擬以三大規劃概念為主軸,針對北港居民日 常生活基地「北港運動公園」及「北港溪河濱公園」進行空間改造:(一)建構連貫生活動線, (二)提升綠地水文景觀,(三)活化更新再利用。
- 第二區:北港運動公園改造
原運動公園占地廣闊,但主要活動僅以環圈健走及年長者樹下聚會為主,使用年齡層較長,本案改造結合兒童遊憩與健走運動,強化戶外休閒運動與親子同樂的功能,開放後經常可見家庭親子攜老扶幼頻繁到訪,亦有幼兒園老師們帶孩子到訪公園開心活動,帶來了笑聲與交談,原本空曠單一的田徑場,成為全齡共享的綠地,顯示完善的公共空間能夠提升在地生活圈生活品質,成為人與人交流的空間,更凝聚了許多久未到訪的民眾的在地認同感。
此外,北港運動公園內有多座涼亭,有一座「鴻禧亭」最受歡迎,每天早晨、傍晚都有好多人聚集在亭內下棋、聊天,許多遊客也被其特殊造型吸引。
日治時代北港鎮運動公園周邊是北港神社所在地,當時除了神社本身,還設有「鳥居」、「手水舍」等建物,1964年左右北港神社因火災付之一炬,4座「鳥居」也陸續毀壞僅剩1座,而「手水舍」則化身「鴻禧亭」涼亭保存下來。之後北港鎮公所將「手水舍」屋頂翻修為中式琉璃瓦,柱梁、牆花等經改建呈現台灣涼亭風格,成為有台、日混合風格的「鴻禧亭」。
本工程納入「鴻禧亭」整修工作,柱梁、牆花等構架部分依現有風貌修復及結構補強,舊屋瓦更換為日本進口的黑燻瓦,溯源「手水舍」風格。
完工後記
為了改造老舊公園、成為重返居民生活場域的行動並不是想像中的順利,第一個困難是:小孩和婦女大多是不發聲的,要將標準的田徑場改為多用途的運動場,跑道數減少、形狀有變化,受到體育團體的責難,過程中不斷溝通、求情(因為也沒錢再修改),才算勉強過關。
第二個困難是:在地承包商沒有做過使用這麼多樣自然素材的景觀設計,一開始各項施工品質不盡人意,包括原來設計的木製遊具因為進口遇到困難換成一般的金屬遊具,歷經兩位同仁監造一年多,承包商也很盡心配合,終於勉力完成。
沙坑以石頭為自然邊界,施工期間監造同仁為協助包商實地放樣,將運到現場的景石縮尺畫大樣圖,再按圖放樣,每顆石頭的位置、角度、間距都嚴謹掌握,讓人很感動……。
2021年初,複驗完成,施工圍籬拆除,鎮立幼兒園就立刻帶小孩來玩了,還有許多家長帶小孩來,好大的沙坑,真好玩!小朋友自己自然就知道發明玩法!
完成監造工作的同仁說:覺得過程中的一些艱困難題帶來的各種情緒都在這個時候消失了,可能還有很多需要好好修改的地方,但整體來說不免還是讓人覺得有一點成就感,我就在想也許設計者最大的收穫就是這時候吧?不知道為什麼覺得很感動……。
案名:北港文化生活園區亮點發展計畫
—2022建築園冶獎公共建築景觀類
—2021第九屆台灣景觀大獎—公共開放空間類佳作獎
—2021國家卓越建設獎—最佳環境文化類金質獎
—2021策六屆雲林縣政府公共工程金雲獎—優等
設計:2018.06-2019.08
施工:2019.10-2021.06
案址:雲林北港
業主:雲林縣政府
類型:公共∕景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