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ogo

2021 新竹光臨藝術節—東門城竹風屏幕

東門城「新竹之心」的脈絡

新竹在清領時期建城,包含東城門、西城門、南城門、北城門,及各城門外之護城河。日治時期只留下東門城,將古蹟的東門城改造為圓環廣場;光復後,大致維持日治時期的空間計畫,但隨著交通發達,過去城市出入口的東門城與其所在的圓環被車道隔離成為孤島。

1996年行政院文建會核定東門城廣場整修案,並命名為「新竹之心」,護城河也被整建為具休憩功能的親水公園。1999年舉行建城一百七十週年慶典時,邱文傑建築師操刀進行「新竹之心」改造,將東門城和護城河的人行步道系統串連起來,東門城「迎曦門」以「新竹之心」的全新風貌重新呈現在新竹人面前。

2019年新竹之心再次改造,更加地友善多元族群,拆除過多的設施,打造無障礙環境。東門城步行環境完工後,行人可連結新竹火車站到東門城、護城河,整個舊城區將有更完整的步行環境。

2020台灣設計展在新竹,將鐵道所分隔開的新竹舊城、新整治過的麗水公園,透過兩公里的步行廊道串連起來,盤點與整修開放古蹟與歷建老建築,打造「舊城生活博物館(Living Museum)」,已經展現了新竹市政府用心打造城市豐富的文化底蘊、並注入創新能量的企圖心。

2021台灣燈會在新竹

2021台灣燈會在新竹,新竹市政府搭著市政建設好評的順風車,擬將燈區拉進最熱鬧的市中心區,預計在東門城圓環設置光雕展演,左腦創意為策展團隊,其中光環境設計複委託一隱照明設計,為展現光雕展演的屏幕由大藏聯合建築師事務所設計、常民居構築公司施作。大藏甘銘源建築師的構想是藉由短暫的節慶,透過交通管制將東門圓環封閉起來只供人行,讓人們重新走回城市的公共空間。圓環周邊用類似竹鷹架做為骨架、搭設新竹的米粉架做為城市光雕展演的布幕,也短暫統合一下城市面貌,讓竹子走回街坊日常,只在節慶期間華燈初上的夜晚展現的生活劇場。

2021年1月中竹構架大致完成,但因為新冠疫情升溫,2021年1月18日新竹市政府與中央部會宣布燈會停辦,東門城的竹構架緊急拆除。

2021新竹光臨藝術節

2021年夏季,新竹市政府重新推出光臨藝術節,本次展覽主要新竹的特點以結合科技與古蹟,透過光影之間的變化,透過「新」與「舊」的對話,重新詮釋新竹市區的容貌,走在城市中就彷彿漫步於城市光雕藝廊。

在車水馬龍的東門城圓環,搭建全台灣最大的180度環景投影幕,總長124公尺、總高13.2公尺,約四層樓高。甘銘源建築師多年來致力於推動台灣竹構建築的發展,本次作品的挑戰是如此巨大的結構「竹風屏幕」如何透過結構力學設計抵抗強烈的新竹「風」,尤其東門圓環多個路口都是迎風處,特別搭配風向設計出大U造型,以主要投影幕之構架面與後方斜撐所組構而成主結構,並將竹子固定在周邊建築結構上;更利用竹子柔韌有彈性的特性,賦予其一定程度的變形能力而不至於破壞。

再者,利用大塊溪石作為基礎,在上方組立竹構架,一則是為了不破壞市區既有人行道鋪面,二則是自然元素的展現,更好的與竹構架及環境結合。採用台灣本土的孟宗竹及新竹產的桂竹為主結構材料,另外與新竹本地老師傅合作,製作傳統竹編米粉架140片作為燈光的受體。以新竹常見物件,重組就變新的景觀,貼近民眾生活,更期盼給予民眾一種既熟悉又驚喜的感官饗宴。

竹構架和米粉架完成後,由一隱照明顧問朱文英之燈光設計營造光環境,為每一片米粉架注入新生命,在展演期間呈現傳統、典雅、靜謐、神聖的空間氛圍,呈現出全新夜景;竹構架掛上帆布則成為光雕展演的屏幕,「新竹光臨藝術節」東門城環形劇場在8月15日線上開演,古老的東門城圓環轉身成為一個大型的戶外劇場。

由於今年遭遇新冠肺炎疫情,台灣燈會停辦,原已搭好的竹構架面臨拆除。後來準備在夏季重新以光臨藝術節的方式展演,但5月又爆發疫情,最後的光雕展演是採線上直播的方式進行,竹架拆了又搭,又時逢颱風季節,工班幾次為了公共安全於颱風天進駐待命以應變緊急裝況。雖然過程一波三折,最後仍將璀璨美景呈現於市民眼前,許多的雜音瞬間寂靜,只留下那一盞盞希望的光,點亮新竹,點亮台灣,帶著世界走出疫情的陰霾。

東門城竹風屏幕 -平立剖.PDF

設計:2020.11~2021.01

施工:2021.05~2021.07

案址:新竹東門圓環

業主:新竹市政府

類型:公共∕景觀

構造:竹構

更多作品